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再次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释放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作为扎根基层的乡镇纪委,我们在学习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这条纪律红线既要挂在墙上,更要烙在心上,最终落在田间地头的行动上。
学“舌尖上的禁令”,管住“小食堂”里的大问题。某村支书在农家乐用集体资金宴请被查处后懊悔:“以为山高皇帝远,吃顿饭不算事”。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们紧盯“一桌餐”“土特产”等隐形变异问题,公务接待费用明显降低。基层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喝的是酒,丢的是民心,吃的是饭,破的是规矩。
悟“车轮上的改革”,刹住“顺道办私事”的歪风。曾有干部下乡调研时“顺路”接送孩子,被群众拍下举报。现在公车统一喷涂标识、安装GPS,私车公养等问题得到根治。八项规定教会我们:公权姓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越是“最后一公里”,越要规范行使“微权力”。
做“会海里的减法”,挤出时间走实“泥腿子调研”。过去乡镇干部“上午开会、下午填表”,现在会议压减,取而代之的是入户走访。我们推行“小组会”“院落会”,要求干部走近群众,用脚底板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形式主义的“水分”挤掉,让为民服务的“干货”沉淀。
当前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但个别干部还存在“酒桌谈项目”“微信发红包”等侥幸心理,作为乡镇纪委,我们将始终以中央八项规定为镜,既当“探照灯”严查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老问题,又当“显微镜”整治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新动向,因为我们知道:老百姓看党风政风,首先看的就是乡镇干部这“最后一米”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