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倡廉的大旗,从八项规定到《准则》《条例》,从“打虎”到“拍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严惩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着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反腐败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唯有治本,才能祛除腐败的病灶。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是我们革命取胜的一大法宝,时至今日,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稳步推进的当下,它是我们治愈贪腐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
思想的“总开关”一旦出现了松动,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权钱的诱惑,我们就毫无招架之力,紧接着,我们的理想信念高地就会随之沦陷,行为也会偏离最初的轨道,最终背离了民心,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因此,绷紧理想信念上的这根“弦”是关键。先贤孔子尚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认知,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更应把自我批评当做每日的必修课,常怀“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之心,以党章党纪党规为镜,对照检查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照镜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强化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政治定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加强自身修养,要“常思贪欲之害,常修廉政之德”,领导干部应该多读书,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充盈精神世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同样也需要他人的提醒、善意的批评。人对于自我的认知,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价值观念为半径,在不断地画圆。他人的监督与批评,会延伸这个圆的半径,让它不断地扩大,固我们对自己也会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定位。面对复杂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诱惑,我们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思想的警钟长鸣,让监督发挥最大的实效。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严防“灯下黑”,更需要我们强化内部监督,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立德和守规两方面健全完善了我们的党内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监督体系,是高悬在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的一柄利剑,监督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除却党内的监督,我们更需要群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有效地避免滋生虫蛀,不给寻租者留任何可趁之机,确保“廉洁从政,廉洁用权”。
批评与自我批评,如同自律与他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要用好这剂良药,持之以恒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