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清风时评 > 正文 >

“三严三实”与《沈氏家训》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7日 点击数: 字体: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落实“三严三实”,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就是要“严”字当头,“实”字生根。

“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奢华游惰当惩,赌博不可不戒,这就是汉阴“沈氏家训”,一个世代牢记“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古训的家族族规。

  看完《沈氏家训》,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感悟颇深。

  谨记“三严”,就是练就思想上的金钟罩,增强抵御各种“病毒”的免疫力。正如“沈氏家训”所强调的那样,要学习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耕读传家的良好风尚。古人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政者,正也;先正己,后正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行得正,走得直,才能办事公道,取信于民,不令而行;只有加强个人的品行修养,明德惟馨,厚德载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遵循“三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追求不渗水分的政绩,以忠实于党和人民的行动赢得群众拥护,与《沈氏家训》中强调的“志节贵乎坚贞”、“出仕不可不清”、“志行不可刻薄”有异曲同工之妙。身为民众,理应秉持一身正气、平和待人处事;做了官员,必须清清正正履职、尽职尽责干事,才能对得起手中的权力,无愧于肩上的责任,履行好光荣的使命。

 《论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反映了古人对于为政者个人修养的重视,现代社会对于公务人员的考核评价中,“德”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不管是“三严三实”还是《沈氏家训》都是对“道德”的最好的诠释,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谈到“我们应该把自己看做是需要而且是可能改造的。不要把自己看做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也就说说,干部优良品行修养的形成,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的树立,是在实践中自我改造实现和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进一步阐明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理念,汉阴《沈氏家训》则强调了成由勤俭拜由奢的古训,注重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们要以“三严三实”为表率,以“沈氏家训”为准绳,使自身立起来、作风硬起来,无愧肩上责任,不辱光荣使命,赢得群众拥护。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会努力做到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认真地做好分内之事,此外,适当的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严以修身;在面对群众的时候,时刻谨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在岗位上就是要创造条件方便群众办事,就是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而在面临一些心怀不轨的“群众”时又要坚决的抵制,紧守住底线,切忌一时大意触犯党纪国法。要坚持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即使是在基层的不起眼的岗位上也要“在其位谋其事”,从点滴做起,从为群众考虑做起,做一名真正的心怀群众的公职人员。


[打印文章]
更多
下一篇:党员干部要心存“戒尺”[ 2015年12月0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