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国内外社会的一致认可,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最突出的成效就是高压、持续、精准反腐态势已然形成,广大党员干部对于腐败已经心存芥蒂,不能腐败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共识。这就说明了广大的党员干部已经心存“戒尺”。
何为“戒尺”?"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这些正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让我背唐诗,我老是背不完整,结果老师就用一根竹片打我的手掌心,打的特别疼。回家给母亲告状,母亲还说打得好,还说戒尺专门用来惩罚不听话的学生的。从此每次上课闹瞌睡、一看讲台上的“竹片”我就隐约感到手心作痛,然后整个人就立马清醒,背唐诗也背的特别利索。此后从来再也没有挨过“竹片”。但是每每看到别人受罚,手掌心里还是隐约作痛,这就是戒尺给我的心理阴影。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来说,能给我们皮肉带来疼痛的是“戒尺”。那么现在,对于党员干部,什么是真正的戒尺了。
党规党纪是戒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是一个标准的戒尺。在条例里面,条条款款都给你表明什么不该做,如果触犯了,对照着各项条款都可以依照你所犯的事实、证据处理你,给你各种处分。一方面对已违规违纪者本身来说是一种惩罚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这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也是一种警示教育方式,如若目无党纪党规,违纪情节严重就会上升到法律层面,违反了法律那就要接受人民的审判,就不单是违纪那样简单了。
党纪党规是给党员量身定制的,那么党员就只有这一杆“戒尺”吗?不是的,除此之外还有法律法规。前面说了如果你目无党纪党规,在触犯党纪党规后毫无悔过之意、一意孤行,那么法律将会更加严肃的态度、严格的精神,依据法律法规审判你,处罚你。在接受法律的制裁之后,你还面临的另外一杆“戒尺”。即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是广大社会群众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观念,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道德规范也有,你将面临道德的谴责、社会的质问、你将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遗臭万年。
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始终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心存“戒尺”。以高于普通人的道德标准、以各项党纪党规为约束、以过硬的工作作风、以勤勤恳恳的态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要禁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岁党纪党规有敬畏意识,对党员的身份有认同感和荣誉感,与党和人民保持一致,净化自己的心灵、纯洁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党员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