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清风时评 > 正文 >

浅谈当前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来自双丰镇信访稳定工作的调查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伴随各类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因地扒界畔、个人利益、邻里关系、遗留问题存在矛盾隐患依然存在,借题发挥、混水捞虾、胡搅蛮缠、兴风作浪、东施效颦个者常有,衍生出缠纺、越级访、群体访、威胁访等问题,并在近些年呈增长态势,给农村注入不稳定因素,延缓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结合综治维稳岗位工作及镇情实际,谈谈对当前信访稳定的几点认识:

一、正确面对存在问题

近年来,镇党委在抢抓经济建设机遇同时,十分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在全镇上下形成了“要发展、先稳定”的共识,一大批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信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个别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利益作祟。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节奏加快,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利益上,保护、拥有、占有的想法偶有萌生,直接间接衍生矛盾。

2、地扒界畔不清。土地承包到户且延长承包期限至五十至七十年,原本下放到承包合同本地畔扒畔界限鉴定模糊,加上子承父业、兄弟分家、农户外迁、转包租凭几个轮回,给界定工作增加新的难度。

3、违章建筑建房。城乡统筹发展,集镇、社区、公路两旁建筑建房猛增,自建、买卖寸土必争、寸步不让,互推互怂,邻里关系紧张,加上前期审批资料档案保管不全、工作连续性不强,导致审批把关不严,批少占多、批东占西、未批先占、批非占耕、一地多批等现象直接激化矛盾。

4、干部作风不硬。个别干部因宗旨意识不强或细小问题长期不注意检点,少数群众抓住把柄,以反映村级干部为主的以权谋私、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独断专行、失职渎职、侵犯权益、打击报复诸问题屡禁不止,干群关系缺少沟通,局部紧张。

5、群众生活生产。主要体现在五保、低保、困难户、留守人员、群众就业、闲杂人员身上较为突出,这类群体以寻求关照、帮助、诉求为主体方向,监管乏力。

6、历史遗留问题。包括民办教师、电影、卫生、农林水为主“八大员”、“三线”人员、对越反击战及退役军人等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化解难题较大,在镇内无法化解消化。

7、不合理诉求。主要指诉求内容没有法律依据(胡搅蛮缠、无理取闹),或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已得到法律、法规、政策和事实依据处理终结,拒不接受处理结果,不听任何解释劝阻,一味不停上访,越是在重点时期、重要活动、重要会议期间,抱着“唯上唯大”、“大闹大解决”心态,以为官越大、级别越高、说话越管用为宗旨,想法设法给基层政府制造压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产生问题根本成因

造成农村信访稳定的原因错综复杂,反映信访问题五花八门,诉求随心所欲,大有变本加厉之倾向,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工作方法不灵活。干部在决策时不民主、不科学、不按程序办事、不尊重群众意愿、不充分考虑群众利益,不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或者是对政策领悟不深、宣传不到位、执行没有力度、管理不规范,少数干部思想素质较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平时不注意自身形象等,直接或间接导致干群之间产生隔阂、互不信任,对良好干群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2、干部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少数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够重视,对个别小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导致群众情绪波动较大。极个别村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大而化之,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

3、群众认识存在误区。最典型的误导是信 “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多”不信“少”、信“闹”不信“理”,个别群众认为,有问题找上级部门大领导、多找几个部门和相关主要领导、有理无理先闹再说,忽视权利义务对等关系,错误的认为“赴省进京就能解决问题”、反映问题多多益善、访大于法,只要上访就有人怕、有人管、有人办,利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4、信访管理机制需要加强。现行的《信访条例》对于违反原则、违背程序,不到规定地点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重复缠访、行为过激闹访和以各种利益诱访、煽访、串访、借访敛财等行为,尚未健全相应的防控和处理机制,对于非正常上访行为约束力度有限,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管制力度不够。

5、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居心叵测,暗地挑唆,躲在背后煽动上访、怂恿组织上访,意在挑起群众情绪,与政府直面对抗,讨价还价,混水摸鱼,坐收渔翁之利。

三、解决问题方法措施

镇综治维稳中心作为基层政府维护稳定的主要工作机构,处于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镇村信访维稳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干部作风树榜样。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标尺,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问题,弄清问题的本质和矛盾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工作原则,用民主式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倾听民意,善于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民智办实事,用群众观点解决群众问题。坚持严于律已宽于待人,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用人格魅力影响群众,即使一时思想不通群众,也容易转化思想、利于协调工作,有利维护良好干群关系。

2、基层组织强堡垒。借助即将开展村“两委”换届,把素质较强、能力突出、作风优良、讲团结、讲大局、识大体等人选作为村级班子配备重点对象,纳入到考察配备村级组织视野,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作为一项重要考察内容,建立一支强有力村级干部队伍,用村级组织强有力的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把矛盾化解在农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始发地,从加强组织建设入手,彻底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3、宣传教育促认识。认真宣传国家《信访条例》及有关信访政策法规,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口才、办理信访案件靠实事而不是靠雄辩,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使有过高要求和过激行为者放弃过高要求、纠正过激行为,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合法解决问题。

4、工作推进靠制度。要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问题责任到人、包干到人,通过有效督促检查,改变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坚持信访听证会制度,对个别影响较大的案件,邀请人大代表、社会知名人士、律师及亲近亲属、信访人依赖的人参加公开听证,或者通过人民调解途径,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舆论达到化解矛盾或罢访息访的效果。同时,坚持建立重点信访对象个别关注制度,采取看死、看牢的方法,对特殊群体加大敏感时期管控力度。

5、矛盾排查重落实。结合为民服务、听解帮促活动开展,深入基层、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矛盾纠纷排查,力求做到网面要宽、网眼要细,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本着“早动手、早解决、早息访”的原则,对一些合理诉求,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分期解决的约定解决的时间;对一些尽管诉求不合理,但家庭确有困难的,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给予必要的关心,体现组织的温暖;对一些无理取闹、我行我素的,进行必要的训诫教育,讲清政策,讲清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害,让他们早日停诉息访。

6、接待群众有耐心。对来访群众始终保持一根烟、一杯水、一张笑脸,能坐得下来、听得进去,避免语言强烈、动作过激行为发生,或逞一时之快或言语不慎让群众抓住把柄激化矛盾,被动开展工作。始终坚持语言平和,本着关心、关照、帮助的态度,力争在接待第一时间让群众情绪消退,缓解放松群众心理压力,为解决问题创造宽松理性的环境氛围。




[打印文章]
更多
上一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筑牢廉洁行医防线[ 2011年10月20日 ]
下一篇:白河县公路局路政执法推行“十公开[ 2011年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