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头楚尾清风劲 风清气正催扬帆
——县纪委监察局2013年工作纪实
2013年,在市纪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河县纪委监察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服务大局、务实创新,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加强组织协调,狠抓工作落实,保持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位于秦头楚尾的山城白河劲吹清廉风,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围绕难点问题,源头防控
县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发展、辩证和服务的观点,以预防腐败为抓手,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宣传教育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县委向各镇各部门下达了《党风廉政建设年度目标责任书》,逐人订出岗位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具体的责任网络体系。下发了《白河县2013年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将56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46个部门单位,明确14个单位为牵头部门,且将其所承担的任务书面送达到各县级领导,落实领导“一岗双责”。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新《党章》、中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纪律规定,兴起学习贯彻的新热潮。二是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发挥明显。坚持利用清明等传统重大节日,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到白河烈士陵园教育基地接受党风廉政教育,积极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三是廉政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对教育基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完善传播载体,开展富有成效的廉政文化警示教育活动;以廉政文化“六进”为重点,以创建新型农村社区廉政文化示范点为抓手,加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四是多角度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报道。组建白河纪委宣教群,加强同镇、部门纪委、纪检组信息员的沟通、交流和指导,发挥全县纪检监察信息员作用,大力宣传我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市委狠刹“五股歪风”的方法举措和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做法、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狠抓制度落实,统筹推进
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市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基本方法,狠抓制度落实,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监督的实效性。
廉政风险防控等8项监督约束制度有效落实。以加强领导干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为目标,统筹协调,强化措施,有力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向纪委全委会述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廉政风险防控》等八项制度。严把领导干部任前廉政鉴定、廉政考试、廉政谈话关,对49名拟提拔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法规考试。深化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紧紧围绕人权、财权、事权梳理廉政风险点292个,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210余项,有效预防了违纪行为的发生。严格按照《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54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落实了报告制度。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了药品采购配送价格“三统一”,从源头上遏制了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减轻了农民看病负担。
点名接访等6项为民服务制度深入推进。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村民监督委员会》等6项制度深入推进,有效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镇、部门机关公务接待“廉政灶”37个,节省接待费用200余万元。在全县56个单位和18个村实行了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并拓展到县级“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一大批信访问题在面对面的接访中得到妥善解决,针对极少数信访人无理闹访、缠访,积极采取信访听证终结措施。
健全便民网络,服务发展
县纪委监察局构建便民服务网络,服务社会发展做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开展“进村组、联支部、听民声、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到基层去发现问题,到基层去化解矛盾,到基层去预防和打击腐败、遏制不正之风。要求全县?名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了解民情,当好“信息员”;广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当好“宣传员”;对村“两委”班子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惠民政策的兑现落实以及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监督,当好“监督员”。
全面推进“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县级政务大厅1个,建筑面积260余平方米,内设业务窗口14个,综合服务窗口2个,提供服务项目70个。从10月份正式运行以来,接受政策咨询253件次,现场受理1570件次,办结1527件次,办结率为97.26%。在26个主要涉农部门建立起便民服务窗口74个,12个镇建立12个便民服务大厅、128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室)。形成了以县政务服务大厅为龙头、镇便民服务大厅为纽带、村(社区)级便民服务中心(室)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了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的目标。
加大办案力度,执纪为民
县纪委监察局按照服务发展不懈怠、治懒治庸不放松、问责问效不含糊,治腐肃贪不手软、纠风治乱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办案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查办案件工作成效明显。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2013年共受理信访举报59件,完成初核83件,转立案30件,结案3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4人,其中开除党籍4人、行政撤职5人。对48名党员干部实施了警示训诫,下发监察建议书3份,提出监察建议8条。其中协作区办理初核6件,转立案4件。
加强监督检查。以重点整治干部打牌赌博、缺勤脱岗、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吃喝、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五股歪风”为突破口,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先后成立4个明察暗访组,先后开展了7次明察暗访活动,检查了全县12个镇、41个单位、21个服务窗口以及41家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检查公务车辆262辆。三是实施问责惩处。针对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全县共通报批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单位24个,处理干部72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13人,警示训诫22人,通报批评37人。
专项治理和执法监察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对使用国有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加大排查力度,建立项目台账。二是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备案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通过“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备案”制度对全县的建设工程进行了事前审查备案,不再参与开标评标定标,做到了事先预防。监督采购中心认真实施“公开招标”、“竟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等多种方式集中采购,节约了财政资金。三是认真开展公职人员违规借贷清理工作。共计排查了58个县直部门和12个镇4221人。经各单位自行排查和县金融部门排查上报,无违规借贷情况。四是扎实开展会员卡商业预付卡专项清退活动。全县116名纪检监察干部及全县156个党政机关、事业、群团单位3922名干部全部做到了会员卡商业预付卡“零持有”,落实了“零报告”制度。
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铁军
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以“全市创优秀、全省争先进、全国出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创争出”活动,促进了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发展。坚持以“勤学、强能、实干、守己、健身”十字要求打造过硬队伍,推行委局领导联系镇、部门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开展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委局机关定期举办“干部讲坛”,开展读书竞赛和技能比武活动,选调干部参加中省市纪检监察业务培训,提升了委局机关干部职工综合素质。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全县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进行了培训,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