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文章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大数据、人工智能监测、云计算、病毒毒株的分离……在这次新冠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科学防治”,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科学防治”,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架”。在疫情爆发初期,正是春运人员大迁移回乡的关键时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疫情防控压力巨大,但大数据的运算,科学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比如通过电子客票大数据分析,提供湖北来陕人员火车列次,身份信息等等,能够让村(社区)便捷的掌握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丁香医生、微信等都提供了针对此次疫情爆发的特殊服务,通过疫情地图看到各省市确诊、死亡、治愈人数,以及针对各种谣言的辟谣汇总。
“科学防治”,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利器”。在疫情发生后,全国科技战线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担责任,有关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进行攻关。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诸如无人超市、AI算法、机器人配送服务、健康码监测、线上网课等一系列高效便捷的科学手段,为疫情期间的各类需求提供了保障;在火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测体温技术,通过对疑似发热人员实现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降低风险。
“科学防治”,为疫情防控提供医疗“弹药”。疫情爆发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攻坚克难,合力攻关。科技部、国家卫健委、药监局等13个部门组建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聚焦五大主攻方向,成立了药物、疫苗、监测、溯源、中医药等9个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先后部署了42个国家应急项目。无论是钟南山院士还是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各位医务工作者,他们都在与时间赛跑,加快科研攻关,利用科学技术短时间内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快速研制出检测试剂盒,遴选出部分具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着力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为战“疫”赢得战略主动。
习总书记说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我们坚信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拼搏奉献、攻坚克难下,科技会战胜病毒,人类终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