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清风时评 > 正文 >

《白河黄氏家规》闪亮的光环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8日 点击数: 字体:

  我满怀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和观看了中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36期:《陕西白河黄氏:修身立德 风正行远》以及陕西省安康市有关报道,仿佛有一股清风沐浴了我浅薄智商,有一股净土的气息熏蒸了我稚嫩的灵魂,我已沉浸在“修身立德 风正行远”广袤浩瀚的历史风云之中,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我的灵魂受到洗礼。

 黄氏家规虽然来自于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深山僻壤东坝之乡,但她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像一轮红日,不仅照亮了黄氏的“阴坡”,还照亮了他姓的“阳坡”;她像一弯满月,驱赶了封建帝制的黑夜,迎来了新民主的明天;她像一颗流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上划出了一道璀璨夺目的历史轨迹。

 黄氏家规的变革与时俱进,不仅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而且还赋予了新时代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日臻勤善,永不褪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但她的正能量却是持久不衰。

 黄氏家规的内容是内涵无底,外沿无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无不纵深着正能量。白河黄氏原系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双井乡人氏,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后裔。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江西双井堂黄氏家族黄存仁携眷迁移,从湖北英山沿汉江逆流北上,被白河的青山碧水所吸引,举家定居在这里,历经266年、13代繁衍,发展成为今天一万余人的大家族,呈现出五世同堂、家和业兴、幸福康乐的景象。 乾隆三十三年,黄氏在东坝倡立了中秋会,直到同治二年在东、西坝山水交汇,山环水抱,蜿蜒绵亘的骆驼山颈弯套处建起了“黄氏宗祠”,正式把中秋会定祀会日,这时祠堂首士要举行大礼,宴请各房父老到祠堂祭祖三天,还要挑选十二名歌童祀词、背诵诗经、咏诗对句,老幼皆欢。同时,还设立了“敦本堂”(监督执行家规的堂会),并宣布族规二十四则:端正士品,清白立身;孝敬父母,敬悌尊长;和睦兄弟,友爱夫妻;择交朋友,尊师重德;注重家教,重视婚姻;勤务职业,崇尚节俭。据“族风篇”记载,黄氏家规祖训先后在1796年、1882年和2009年三次修改。在最近一次修改中,“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卫国御敌乃吾族之责也”的家国观更是被写入家规第一条。有国才有家,要求后人在国家出现危难时,挺身而出、卫国御敌,这是一种民族大义的责任担当。

 翻开黄家的《家谱》,一道道不屈的民族脊梁烙印在汉水南岸,一曲曲不饶的悲壮史诗留存在秦巴山地,一腔腔忠诚的爱国热情激荡在历史长河,黄氏族人正是在“修身立德 风正行远”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人人恪守、代代践行,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白河县革命烈士陵园,长眠于此的黄伯勋、黄文兴等黄氏后人就有16位之多,无不印证了黄氏家规的时代光环和德廉慧韵。

 读了《黄氏家规》,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作为黄家第36代后裔又当如何秉承先志和发扬光大呢?对我的后半生提出了一道崭新的课题。党中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一定要做好一个新时代的音符,发出一道普通的凑鸣曲,在工作中要自觉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勤勉奉公,尽心尽职做好工作,敢于负责、勇于当担。在生活中待人诚恳、尊老爱幼,与同事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在学习中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学习《党章》《条例》《准则》等党纪党规,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积极投身于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的热潮中。


[打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