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清风时评 > 正文 >

沈氏家训读后感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沈氏家训》讲修身、重耕读、讲礼仪、严教子。 是陕南地区传统家规的典范,沈氏先辈艰苦创业,代代相传,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从汉阴这块相对偏僻的地方,走出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位大学者,同为北京大学教授,时称“北大三沈”,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三沈”不仅以学术造诣领标时代,更以高洁的人品成为学界的楷模。我深知不停的学习,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以此引导自己和他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 读完《沈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读《沈氏家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阐述沈氏的家庭教育观点。沈氏家训倡导忠、孝、节、义,强调勤、俭、正、廉,对教育子女、成才正道,立志端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沈氏家训对其家族来说,是每一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范,同时对其他家族也有积极影响。”家庭教育从古到今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沈氏家训》中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慈爱,也要威严。“父孝悌篇第三条 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心顺,而兄弟翕然太和,元气岂不在门内乎?”当哥哥的对弟弟要讲求友爱,当弟弟的对哥哥要讲求恭敬,这样才会使亲人感觉心情顺畅。兄弟和睦相处,自然会生发太和之气,家门内也不伤元气。也许《沈氏家训》就是我们现代人真正应该学习的典范。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孩子及早进行规范训练,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比你赚多少个亿的家产留给他都强。无论你留给一个败家子多少家产,他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挥霍掉,而你培育他平和的心性、养成了他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一辈子都用不完甚至他的子孙都用不完的财富。现在的独生子女,不曾经历过书中所写的兄弟间这样深情感人的描写,可依旧为之动容。兄弟是形体独立而气息相通的人,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牵右携,他们前抱后负,吃饭时同桌进餐,衣服哥哥穿过再传给弟弟,书籍读了弟弟接过又读,外出游玩也在一处,即使有脑子混沌的人,也懂关心爱护弟弟。这样想想,只觉美好。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随着兄弟们逐个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比少年时光单纯,即使是诚实厚道的人,对兄弟间的感情也不能不稍稍减弱。可是减弱不意味消失殆尽,更要懂得维护,父母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兄弟姐妹是他们在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礼物,这样比钱财珍贵得多。因此看到当今社会上子女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还有那些老人前脚刚走,子女们就急着分遗产的现象怎不让人心寒。

在《沈氏家训》中,为官不可不清廉,为国效力、为民造福,这本来就是我们应尽的本分。干部就要办事,领导就是服务。每一个干部,只有在其职、履其责,勤奋敬业,做出实绩,才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干部的表率作用。特别是领导干部,具有相应的决策权、指挥权和影响力,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负有重大责任,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方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客观规律,顺应民心民意,积极深入基层,多和群众沟通交流;要坚持脚踏实地、务实创新、勇于担当,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中去,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打印文章]
更多
上一篇:学习汉阴沈氏家训有感[ 2015年10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