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纪检干部,大多数老百姓可能一瞬间就会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廉吏“包公”、“于成龙”、“于谦”,他们铁面无私、明察秋毫,为民做主,青天大老爷的形象已经深入民心。这种“清官”形象用当前的网络语言来说,的确是有些“高大上”,但这种“高大上”之中,隐约还是能让人感受到一些不近人情、威风八面的封建社会皇权制度下的官威,或多或少隔开了“清官”们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并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怎样才能做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打造一支我们党特有的,既能保持“清官”形象,又能拉近和普通民众的距离,铸造一支百姓爱戴、贪官丧胆的纪检干部队伍,中央纪委监察综合室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关捷,在做客“反腐倡廉在线访谈”栏目中第一次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作出了完整准确的表述,即:“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这也是第一次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作出了完整准确的表述,是“可亲、可信、可敬”形象的具体化。把“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更加鲜明地写在我们的旗帜上,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象爱护眼睛一样自觉维护纪检监察机关良好形象,坚定信念、守住底线,敢于碰硬、勇于担当,始终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那么一股子劲,做严守纪律、改进作风、拒腐防变的表率,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这个形象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纪委对纪检干部做出的新的定位,这也正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纪检工作与时俱进所做出的正确的选择。
纵观中国历史,清官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清官是道德高尚品性端正的贤人。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和端正的品性,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淡泊名利,以身作则,执法严明,待人谦和,同情和帮助劳动人民,敢于大义凛然地同邪恶势力作斗争。这同贪官、赃官追名逐利、蝇营狗苟、徇私枉法的卑劣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清官追求的最高价值是“正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是清官的天职。他们不惧权势,不怕牺牲,铲除邪恶势力,维护弱小者的利益,维护社会正义,因而受到历代统治者和人民的称颂和推崇,并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演化为正义的代表。第三,在与群众的关系上,清官表现出即略高于平民百姓的姿态。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强烈的官本位意识,官民之间泾渭分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金科玉律。老百姓崇拜官,敬畏官,而官员们则高高在上,享受着各种礼遇纵使清官也不例外。
作为新时期的纪检干部,我们不仅要借鉴古代廉吏所具有的高尚的道德品性、追求“正义”、惩恶扬善的责任感,更要有别于他们,具备更高的政治觉悟、更高的纪律性和更强的法制观念。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别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始终保持勇于担当、知难而进的品格;始终保持奋勇争先、不甘人后的精神;始终保持光明磊落、廉洁奉公的正气;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时时以党章党纪为镜,照一照自己是不是淡薄了党性观念,一言一行离当初的誓言有多大差距,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忠诚;测一测自己的党性修养、党员义务是不是偏离了正常轨道;看一看自己是否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有没有“四风”的倾向。时时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去增强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干净用权,干净干事。向我们身边的纪检战线模范人物万立春同志学习,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里装满的百姓,唯独没有自己。做到自警、自省、自律,耐得住清苦和寂寞,守得住小节和本色,只有这样,纪检干部才能令腐败分子望而生畏,使人民群众敬而近之,从而重塑新时期纪检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可亲、可信、可敬的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