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五年时间,太和村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五年前,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人心涣散,纠纷不断;产业零散,发展缓慢。而现在不光是群众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基础条件大大改观,人心顺,民风正,一个文明和谐新村正在深山崛起。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该村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太和村党支部。
好班子要有好的带头人
太和村是由原太艾、太和、松兴、松华4个村合并而成,是一个典型的后高山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有8个村民小组626户2347人。2004年前,这里人心不齐,纠纷不断,矛盾较多,经济滞后,是全县有名的“上访村”和“烂杆村”。原来的支部书记干不了几天就辞职不干了,村上工作呈瘫痪状态,无人经领。如何选好一个支部书记既迫在眉睫又非常关键。家住麻虎乡太和村的曹维平,1990年刚结婚,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亩土地,夏种秋收,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年终挣个肚儿圆。对农民来讲,也许这样就足够了。但对于曹维平来讲,他不满足于现状,一向诚实厚道的他有他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要放开手脚赚钱。靠着他和妻子的勤劳,家里的条件慢慢得到改善,手头的经济也渐渐活泛起来,年纯收入6万多元。夫妻俩为人厚道,经商守信用,手上又有些周转资金,邻里乡亲谁有个建房活儿,也都主动找到他;谁向他们借钱,他也从不拒绝。他成了邻里八方致富的榜样。不光自己能致富,群众更需要这样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人。2004年初,村“两委”换届,群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他。最终他在60多名党员充满希望与期盼的眼神注视下,走上了太和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一直干到现在。
因地制宜发展村域经济
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困难最大、矛盾最多的太和,对村党支部来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2004年8月,曹维平到宝鸡参加全省举办的支部书记培训班,在陈仓区现场参观了“一村一品”产业建设模式。回来后,曹维平立即召开支委会,把自己在宝鸡学习体会汇报给支委会。同时,让“两委”成员讨论村上产业发展问题。会议讨论十分热烈,最终确定了“科技兴农业、充实钱袋子,利用矿资源、开矿办厂子,农工商互补、开辟新路子”的村域经济发展思路。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干劲。支部一班人带着任务,分片把种植二花、发展养蚕和畜牧等产业会议开到农家院落,让老百姓主动接受,自愿发展。2008年养蚕达到1100张,种植中药材500多亩,发展养殖大户18户,连续三年在全乡年终综合考评中获第一名。
太和村石灰石储量大,质量好。由于销路和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采和利用。村“两委”充分酝酿,广泛咨询,牵头创办了麻虎宏宇石灰石厂,组织村里20多名青壮劳力,搞石灰石开采。积极争取资金,与县水泥厂、冷水水泥厂等企业签订协议,使厂子逐渐步入正常运营轨道,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创税10万元,解决了20多个个体运输的货源问题,安排了30多名农民工就业,直接促进农民增收110多万元。长年在厂里干活的阮英贵说“在这里干一年不仅可以挣到6000多元,而且还可以照顾家里的生产,两头都不误。”同时,村境内资源丰富,经探明蕴含有大量的铅锌矿产。村上积极配合县、乡,引进西安秦安公司,于2007年正式正式落户该村进行开采,总投资将超过5000千万元,年产值超过亿元,现已掘挖矿洞800米。正式投产后,在解决大量本村劳力务工的同时,对运输、餐饮第三产业将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抓好党建谋求大发展
经济发展了,人心也顺了,但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抓好党的建设,规范管理,依法治村。村支部牢牢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日常工作规范管理,每月一次组织生活会雷打不动。并坚持完善工作制度,按章理事,凭制度管人,依法治村,使村上各项工作都步入规范化轨道。
推行村干部值班制度,每天保证有1名村干部在村办公室值班。支部书记带头,7天一轮班。群众不管大事小事都及时得到解决。健全完善村支部议事规则、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事一议”及村规民约,凡涉及村上的重大事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采取先召开村“两委”会确定,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最后分组召开群众大会决定的办法来解决,实现了村民的事村民知、村民议、村民定。通过这种方式,协调资金9.5万元修缮了太艾小学,筹资13万元建起了200平方米的村党员活动室,协调中国移动白河分公司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移动信号插转塔,保证了户均1户通讯工具。协调资金修通组公路20公里,水泥硬化路11公里;建便民桥12座,彻底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充分发挥电教设备作用,使党员、群众了解了政策法律,学到了实用技术。仅2006年组织党员培训14次,组织村民培训4次,2000多人参加了培训。
推行党员承诺制后,党员作用凸现出来,成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六组村民刘堂友,全家6口人,上有两老需要照管,下有两小孩上学要钱,家境比较困难。曹维平承诺带其脱贫致富,主动找上门帮助刘堂友发展养猪,协调资金1万元,组织人力帮他修建圈舍12间150平方米,购买仔猪30头。现在刘堂友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养猪专业户,年养猪100头,收入2万元以上。村支部还把他发展成为预备党员。三组组长陈开贵承诺养羊50只,年收入6000多元。党员王义良承诺年养蚕12张,年收入1万元多元。在党员的帮扶下,家庭困难的残疾人谢光美年养蚕8张,年收入5000多元。老救济户张绪文发展养羊40只,年收入4000多元,摘掉了贫困帽。女能人刘世英,办有面粉加工厂和豆腐加工厂,每年还养羊50只,养蚕5张,村党支部把她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支书硬,班子就硬,党组织就有了号召力。从2004年开始,太和村党支部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以上,发展党员2—3名。喻显信、余令贵被县委授予“党员承诺标兵”荣誉称号,支书曹维平也先后多次被省委、市委、县委授予“党员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虽处大山深处,但一切因为有支部这样一班人,昔日的“烂杆村”、“上访户”不见了。如今的太和村“饮有自来水,吃有新鲜菜,行有水泥路,影院置家中,电话里头拉家常”。村民们都开心地笑了,支部一班人也更有信心了,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会带着太和人民朝着更加和谐的新农村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