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培育求真务实作风,县人社局以“我到大厅上周班”活动为载体,促使机关党员干部“转作风、优服务、树形象”。组织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到大厅上班、到服务窗口、到创业就业示范社区、到精准扶贫村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切实解决人社系统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党员发挥作用找到平台。
一、以“五个一”走进服务窗口,拉近干群距离
科级干部“五个一”: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到大厅上班不少于五天。做到“两个必须”:必须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或分管股室上一天班,到镇社会保障服务站服务窗口上一天班,到创业就业示范社区服务窗口上一天班。做到“两个自选”:到服务单位、创业典型企业上一天班,到包联的贫困村(户)、社区上一天班。
党员干部“五个一”:所有党员干部每年到大厅上班不少于五天,即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镇社会保障服务站或社区服务窗口、创业就业示范社区服务窗口、精准扶贫联系村、包抓困难家庭各一天。做好“三个一”: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文章;每年组织一次交流座谈会;每年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互评。局班子成员和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要带头交流发言,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听取意见,带头落实整改。
二、以“三个目的”为民办实事,提高群众满意度
以开展业务工作服务为目的:围绕群众关心的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人社系统业务工作,深入部门、镇村(社区)、企业、农户等服务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广大干部、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查找工作没做好、服务不到位、群众意见大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根据基层反映的情况,及时完善现有的惠民政策、办事流程、服务事项等,提高机关效能,落实便民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以体验基层生活为目的:通过上周班,现场体验基层干部职工的工作状态,发现和总结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难,对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一起调查研究,寻找对策,有效化解。上周班期间,要安排一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诉求。每位领导干部要认真走访帮扶困难群众家庭、创业就业示范社区、创业典型企业等,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落实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咨询、创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在听民声、解民忧中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以切实办好实事为目的:在窗口服务中,规范服务用语,提高办事效率,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每年至少要为基层单位办好一件实事,要从实际出发,与基层干部一起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一起研究方法,解决各类难题。
三、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开展“我到大厅上周班”活动,每名干部认真记录工作日志,梳理归纳问题,总结提炼经验,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局机关全体干部,共到大厅上周班40人次,全年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548件,提供政策咨询682人次。每人撰写心得体会4篇,开展交流讨论会4次,提高了干部思想认识,切实解决了人社系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是转变了工作作风。通过活动使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态度,合理安排好时间与精力,与自身业务工作做到统筹兼顾,主动接受教育锻炼,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诚心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地工作,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全年开展党员人社系统43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东坡村43户贫困户,干部个人主动为贫困户捐款16000多元,赠送仔猪、仔羊、鸡苗600多只,发展魔芋、甘蔗等特色种植1500余亩。
三是创造了人社系统良好业绩。局党组将针对干部到基层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经总结提炼,建立完善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工作干劲和奉献精神,促使人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制定出台了《关于全民创业促就业扶持办法》,制定了《人社系统服务政策汇编手册》, 2016年全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现场推进会在白河召开。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720人,再就业员630人,发放创业贷款4030万元,扶持创业421人,带动就业3000余人。
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65起,涉及职工99人,涉及金额458余万元。通过仲裁为劳动者实现工伤赔偿361.2万元,追讨工资2.2万元,经济补偿金21.4万元。办理劳动合同鉴证508份,解除(终止)劳动关系63起,纠正不规范劳动合同96份。(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