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之窗 > 工作动态 > 正文 >

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县人社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2日 点击数: 字体:

日前,人社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开展“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活动。

513900,冷水镇兴隆村。人社系统干部职工一大早驱车奔赴兴隆村,一下车,依山蜿蜒的梯地,连绵起伏的砍边桑步入眼帘,虽然下着小雨,脚上粘满泥土,却丝毫没影响我们的兴致,在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石砍边一空地,原任老村支书兴致勃勃的给我们讲述兴隆村修田造地、兴桑养蚕、建设美丽家园等“三苦”精神砺练形成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吃粮靠返销,用钱靠筹款,生活靠救济”是当时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带领群众们实现温饱、脱贫致富,白河县党委政府和乡村干部带领群众在陡峭的山壁、恶劣的环境中开荒修田造地。“红旗地上插,干粮树上挂,锅灶地头架,两头不见天,中午不回家”,是当年干群艰苦创业的真实再现。就这样,一年接着一年,一届接着一届,硬是在“地无百亩平、沟无三丈宽”的大深山中建成了“石坎坎金碗碗”,用一块块石头砌成石坎长约4万公里,相当于7个万里长城,率先在陕南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目标。一场生动的党课,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干部,实地感受了白河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领悟了新时期密切干群关系,践行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

上午1100,仓上天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雨下的更大,气温更低,虽然穿着淡薄,但并没影响我们学习参观的热情。在园区内,一垄垄土地平坦整齐,一排排标准化的猪圈鸡舍错落有致,一座座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绿意盎然,一台台现代化农业机械正在施工,俨然一幅如画的田园风光。几年前,这里没有公路,乡亲们过着肩挑背扛,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生活仍不怎么富裕。返乡务工能人刘和兴投资千万元,把散居在山上的农户,集中搬迁到山下新型农村生态社区,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把山上土地流转给企业建现代农业园区,让农村居民变为产业工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体现当代白河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艰苦奋斗实践中赋予“三苦”精神的新内涵。

下午1400时,西营镇蔓营村。成片的秧田,绿色的荷叶,整齐的民居,还有那潺潺流动的渠水、河水,使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态新村的魅力。为了深入开展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人社局深入包建的蔓营村,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谈,宣传党的政策、倾听群众心声,帮助党员、群众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每一名干部帮扶一困难户,从资金、技术、信息给予扶持。通过实践活动,群众得到实惠和帮助,干部得到锻炼和提升,塑造了人社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

下午1600,我们参观了枣树社区、天尔秀服装厂和陕西俊达汽车有限公司。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将社会公共管理服务延伸到村、到社区,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各项社会公共服务。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在整个学习参观过程中,我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议,一边思,全体职工收获颇丰,对扎实开展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提升服务水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打印文章]
更多
上一篇:卡子镇:四项举措强化作风建设[ 2014年05月22日 ]
下一篇:县交运局:强化廉政工作[ 2014年05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