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党校坚持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工作责任教育和调研能力教育为着力点,促进干部职工作效能的提高,提升党校工作水平。
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县委的思想库、智囊团和参谋部,党校人要有身在兵位,胸怀帅谋的意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从着眼具体事务向善于抓大事、抓重点、谋全局、当高参转变。要置身于与全国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中,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认真学习领会党在新农村建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领域理论创新成果的内涵,加强调查研究,充份利用一切可能机会和文件资料吃透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和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教育教学和培训实践活动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情与下情结合。鼓励干部职工在本工作岗位上有创新,能出彩。
二是抓党的宗旨教育。党校工作始终同党的建设,党在各个发展时期的中心任务紧密相连,并为之服务。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培养理论骨干,开展理论研究,做好党的重大思想理论的宣传是党校人的重要职责。做为党校人要准确把握党的宗旨,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要心向群众,深入基层,真正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急需、最困难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建议,为县委决策出谋划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党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是抓工作责任意识教育。解放思想不是坐而论道,不是纸上谈兵,必须体现和落实在观念的变化上、办法的创新上、发展的推动上。党校人要有强列的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在推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做到吃透上情,了解下情,上下贯通,号准脉,唱准调。在遇到问题或接受任务时要多说“怎么办”,少说“不能办”。把党校课堂办成真正推动解放思想的阵地,推动发展的引擎。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上体现出党校培训带来的实效。党校培训班次的筹划,课程的设置要做到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以创新思维研究和落实培训教学任务,以新举措开创党校教育培训新局面。
四是抓调研能力教育。党校是党委的工作部门,也是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宣传的阵地。要推动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提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党校人应首先要解放思想。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不断渐进的,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崭新的课题。党校人要做到解放思想先人一步,更新观念快人一隙,就要有较强的调研能力。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也不是那个书本上能够找的到的。要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调研的方法很多:加强学习,掌握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理论是调研;走出去,下基层,接地气,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握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瓶颈是调研;从群从中来,到群众中去,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调研。同时,党校人还应具备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把调研的结果变成课堂教学的素材,形成具有一定水准的能够指导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服务。
通过常抓以上“四项”教育,党校干部职工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党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县级领导干部上讲台,高校专家做报告,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活动活跃了党校课堂。课前试讲、评课说课促进了教师讲课水平的提高。截至目前,由党校领导、教师撰写的《新形势下创新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等一批论文在省市报刊发表,一篇理论调研文章荣获省委党校第27次理论研讨会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