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之窗 > 工作动态 > 正文 >

再妆“小汉口”——白河县住建局抓作风建设促业务工作大提升纪实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3日 点击数: 字体:

穿行在白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亮丽的楼群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林间小路曲径通幽,一块块整齐的街心花园绿意盎然,这一切无不彰显着白河的无限魅力。   
    近年来,白河县住建局坚持贯彻“抓党建促城建”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与城建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打造闻名遐迩的生态宜居县城。    
    去年以来,围绕“创先争优谋发展,立足岗位当先锋”的工作目标,该局把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作为工作作风建设的基础,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为重点,对机关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和思想品行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廉洁奉公意识、勤政为民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围绕业务需要,该局定项目、选内容,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把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作为经常性业务学习的出发点、着眼点,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抓工作落实、履行职责的能力;并结合不同岗位实际,以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等为重点,通过知识竞赛、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结合“干部作风转变年”活动,白河县住建局重拳出击专项治理“庸、懒、散”等行为,着力解决作风懒散、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和“冷硬推拖顶”等不良作为,并设立了廉政文化专栏,开辟了廉政文化墙,建设了廉政走廊,设立了风纪镜,警示钟,使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对到单位办事者,以一张笑脸相迎、一句你好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股热情办事”;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做到不让每项工作因我而延误、不让任何差错因我而发生、不让各种法规因我而违反、不让热情服务因我而冷漠、不让来人因我而抱怨、不让单位形象因我而受损。同时,结合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及行风评议大会上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该局认真梳理归类,建立纠错整改台账,推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挂帅,一套解决落实方案”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考核评议,使各项工作在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上得到严格规范,真正形成“用制度约束人”的大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在“和谐班子”、“和谐科股”的创建活动中,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用“家”的概念来看待集体、对待同志,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培育团结共事的良好风气,共同打造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相互信任、和谐共勉的和谐团队,努力形成了一条心干事业,一盘棋抓工作,一股劲促发展的强大工作合力。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了党员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比岗位奉献、比群众满意度、比服务水平,干部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定任务、定奖惩、定考核的“四个三”活动,力推干部作风大转变。  
    结合实际,他们还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严格贯彻落实了《住建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意见》、《住建局加强干部队伍理论学习意见》、《住建局机关科室工作目标实绩考核办法》,规范了各股室办理事项工作程序和办理期限,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在行政审批上,实行“一站式”服务,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在行政收费上,明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面向社会公开,对可收可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不收 ;确实需要收取的费用,按下限收取。为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该局把服务关口前置,推行限时服务、预约服务、承诺服务,对来机关办事的居民,一次性告知其办事流程、所需资料、承办时限、收费标准,能一次办完的绝不让群众跑第二趟。对重点工程项目在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手续时,符合条件的一日内办结,因特殊原因手续不完善但又必须开工的项目,派质监员提前介入,监督协助项目建设单位完善相关手续,确保为创业者创造便捷、高效、和谐的政务环境。  
    通过狠抓作风建设,白河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得到快速推进,一幅欣欣向荣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按照“构筑山水融城,文化融城”的景观布局,该县启动县、镇、村“三级联创”的工作模式,采用城市周边造绿,县城创园兴绿,道路两侧延绿,机关小区植绿和居民庭院增绿等举措,倾力打造了以绣屏山山体公园,白石河至汉江沿线水域生态景观轴为一体的“一园、一轴、贯穿两区”、“两核、多点、绿岛均布”绿地景观骨架,对二级路沿线、狮子山后边坡、火车站广场、城区主干道、白石河两岸及东坡路等地,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绿化亮化,完成了绣屏山公园3个观光亭、5个休闲广场的施工及入园门楼和1000米休闲步道栏杆的安装。并聚全县之力实施了城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公共停车场、新城广场等创园配套市政工程建设。新城广场已竣工使用,污水处理厂已通过省环保厅验收投入运营,停车场、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已通过竣工验收。   
    为畅通保障房建设的绿色通道,该县坚持“两个不批”,即:不拿出占地面积8%或建筑面积3%用作保障房建设的不予审批,采取三种建设即开发配建、政企联建、企业自建模式,明确四种抓落实即联点包抓、跟踪督查、社会监督、目标考核工作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全面推进落实。2012年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65套,续建保障性住房1036套,已竣工保障性住房2539套,下卡子、白石河右岸棚户区改造初具规模,已完成改造任务完工90%,桥儿沟湘西模式仿古一条街改造,正在全面推进。2012年新增租赁补贴200户,共完成投资6.03亿元,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立足县情,该县对人口分布、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公共服务通盘考虑,用活用足陕南移民、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采用“工商企业下乡建设,外出老板返乡建设,村组干部带头建设,搬迁群众自主建设”四种方式,着力打造1个县城,11个集镇,35个社区新村,基本形成了县城、集镇、社区三位一体的城乡人口分布和建设格局。2012年该县实施完成了5个镇总体规划、13个社区新村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及天宝城乡规划试点社区二期规划编制,其中完成重点镇茅坪镇镇区道路、排污管网建设,新修大桥2座,河堤500米,平整建设用地200余亩,累计完成茅坪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00余万元。  
    此外,该县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对城区14座公厕按照国家二类标准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造,按照一类标准在狮子山新区新建4座公厕,已全部投入使用;对城区主次干道、公厕的清扫保洁,推行“日巡查、周检查、月考核”的动态监督机制,逐片逐段逐厕落实保洁人员,细化清扫保洁区段;同时,结合实际,因势利导,配合双创办、公安局出台了城区道路管理办法,使城区有了单行线、停车位、人行道,在新老城区新增停车位500余个,有效缓解了县城出行难、停车难、人车混行难题。  

 


[打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