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少数村干部存在思想觉悟不高、领导方法不民主、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问题,白河县城关镇从健全完善村干部廉政工作,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入手,积极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民主监督和科学管理村干部的成功之路。
一是坚持“述职述廉”,互动交流促提高。每年在镇党委指导下,由各村组织本村境内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及村“三委”(村党支部、村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不少于30人),召开村干部述职述廉大会。村干部述职述廉主要围绕思想作风、民主意识、团结协作、工作业绩、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走访、座谈、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撰写述职述廉报告,防止缺项漏项、避重就轻、隐瞒回避等现象。会上,由村“三委”班子主要领导代表班子集体及个人就一年来工作情况向群众代表进行“述职述廉”,群众现场点评,测评打分,针对述职述廉报告中有异议的内容可向村干部现场提问,村干部当场作出解释答复。通过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促进自我提高。
二是实行“双评”考核,客观评价显公平。“双评”就是将群众测评与组织考评结合起来,将评价权交给群众,最大程度地反映民意,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双评”对村干部一年来的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其中群众测评占60分,组织考评占40分。群众测评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组织考评涉及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执政能力、履行职责、配合工作、服从组织等内容。在全镇群众测评后,镇党委组织召开全体干部会议,对村干部进行考评,二者相加即为个人年终“双评”得分。为突出“双评”客观公正性,评议人员由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及村“三委”成员、组干部、群众代表不少于30人组成,最大限度地体现广泛性。评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在村干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由参会代表现场进行百分测评,并当场计票、当场公布测评分数。“双评”考核不仅畅通了干部群众沟通信息的渠道,而且避免了以往只靠上级党委政府单方面评价村干部存在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确保了群众满意。
三是合理运用结果,严格奖惩激活力。为增强“双评” 考核工作的实效性,城关镇将村级“双评”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相挂钩。采取经济奖惩和组织措施,使村干部真正强责任、转作风、激活力。首先,对村干部实行绩效工资制,把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绩效奖励工资考核依据,落实奖惩,“能者上、庸者下”,奖得顺心、罚得服气,形成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镇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人均拿出1800元,作为每名村干部绩效考核奖励,根据考核得分计算奖励金额,体现了按劳取酬、按绩取酬,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将综合考核得分作为村干部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根据评议结果和考核意见,按照凡得分在70分以下的定为不合格干部,70—90分之间确定为称职村干部,考评在90分以上的,确定为优秀村干部。对优秀村干部,在年终评先树优中优先考虑,并向上级推荐命名表彰。对不合格干部,镇党委给予戒勉谈话,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责令引咎辞职。近年来,城关镇共对4名工作不称职干部责令引咎辞职。有16人次获得县以上表彰奖励,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述职评议只是手段,整改提高才是真正的目的。城关镇坚持推行村干部“述职述廉”、“双评”考核,不光听村干部自己述职,对重点工作、重大工程的完成情况还要实地查验,对村班子及村干部的现实表现反映强烈的进行必要的考察,对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评议,更要明确整改方向和目标要求,以真正达到“治病救人”,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目的。为保证“述职述廉”、“双评”考核工作的效果,镇纪委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督促村干部对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实现了村干部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期化,杜绝了“开会一阵风、雨过地皮干”现象的发生。“述职述廉”、“双评”考核工作,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统一的问题,同时拉近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