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地资讯 > 正文 >

无怨无悔纪检情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白河县纪委副书记王祥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从一位基层干部成长为县纪委副书记,他朴实无华、一身正气,捧着“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筑牢廉洁自律的大堤,从未偏离过勤政务实的“航线”,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他,曾是乡镇一般干部;他,当过区团委书记;他,任过县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他叫王祥琛,现任白河县纪委副书记。30载寒来暑往,他恪尽职守、扎根基层、奉献一线,亲临战斗的岗位,无不熠熠生辉。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在县纪委工作的11年间,他先后分管党风、信访、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等工作,白河县被省纪委推选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示范点,他个人被授予“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被多次评选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个人”、“优秀理论辅导员”等。众多殊荣的簇拥下,王祥琛时刻牢记着“处事公道正派,执政勤奋为民”的做人做官信条,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群众的“贴心人”、民意的“晴雨表”、和谐的“加速器”。

以学尚德,勇当廉政标兵

“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王祥琛同志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打造自己、提高自己,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勤奋学习、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标杆。

工作忙不是懒学习的借口,多年来,无论是上山下乡“驻村蹲点”,还是处理完繁琐的信访案件,自主学习始终是他坚持的好习惯。他不仅积极关注时政动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要文件、重大会议精神,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还加强了经济、法律、金融、科技、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还熟练掌握了纪检监察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2002年调入纪委后,他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先后深入各镇、各部门,搜集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全盘掌握了全局工作,真正成为纪检工作的“百事通”。多年来,他在“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领导干部培训班”等活动中带头讲廉政党课30余场次,使2000多名党员干部在王祥琛同志“身教”的基础上受到“言教”,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赞誉和美评。

公道正派是该同志心中的道德高山。他常说:纪检工作是以教育人和治病救人为目的,惩处腐败分子更是教育和挽救党员、干部。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以亲疏好恶论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自觉抵制人情风、关系网,切实做到不任人唯亲,不徇私情,法纪面前人人平等,面对成绩、面对群众不心高气傲,面对困难不怨天忧人,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各类诱惑,他不为利所动,不为情所累,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手,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拒腐防线”,用法纪的“紧箍咒”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始终如葵花般忠诚、翠竹般正直、青莲般高洁,堪称廉洁自律的楷模。2005年一名科级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被立案调查,其家属私下请求关照,执意将一个红色小包裹悄悄地塞给王祥琛,他发现后当场严词拒绝,并讲明政策规定,对其严厉批评。多年来,他严把“腐败关”,廉洁从政,不图私利,在办案中数十次拒收贿赂,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职务廉洁。

以勤为本,权利让渡百姓

如果事业是一个圆,那么廉就是圆心,勤就是半径。30年来,无论身在何岗、任职何处,王祥琛时刻牵挂着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怨,坚持做到“第一个到位,第一个受累,第一个遭罪,最后一个撤退”。“咱在农村长大,又在基层工作多年,群众利益无小事,共产党给我们奉禄,老百姓信任我们,对群众找上门的事我们没有理由不办好。”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带头这样做的。担任纪委副书记期间,信访案件初核率连年100%,老百姓越级访和案件错办率皆为0

20037月,刚调任县纪委监察局副局长的王祥琛同志接到群众实名举报:县上某执法单位涉嫌打白条乱收费等问题。因为该案涉及面广,调查困难重重。经过案情分析,他决定带领办案人员首先开展外围调查。冒着酷署,他就带领办案人员走访了西营、双丰、四新等偏远乡镇的30余户,掌握了详实的证据。为进一步核实案情,他们调出3年来的办案卷宗,经过逐一核实,证实该单位执法人员合伙侵吞罚没款6万余元。因为情节严重,此案被移交司法机关,涉案的5名人员都受到了法纪的严肃惩戒。

2006年的一天,王祥琛的办公室被原大双乡全家村几十个村民围得水泄不通,来人暴跳如雷,出言不逊,行为过激。他不恼不躁,和颜悦色地耐心倾听来访人的诉说和诉求意图。村民反映该村干部利用职权侵吞国家扶贫救济款、退耕还林款、集体土地征用赔偿款;村级财务账目不清,要求纪委严查。王祥琛当即表态,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给群众一个明白。他立即向纪委主要领导汇报,当天下午就带领办案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情况。首先是调查村级账务,村干部拍着胸脯说:“账目绝对没有问题,吃了饭再查。”可王祥琛执意来到村两委办公室,一笔笔地核实账目,一直熬到次日凌晨2点多,可账目清晰明了,没找到任何蛛丝马迹。第二天就是端午佳节,随行干部劝他说:清晰的账目最具有说服力,就别查了。可王祥琛有股信念:该村财务绝对有问题。他就所带办案人员分别走访了8个村民小组,并详细记录走访情况。通过整整一个月的调查,查实该村村干部虚报了1个村民小组10余户退耕还林,套取国家退耕还林资金达20多万元。王祥琛心里不禁战栗:庞大的贪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小小村干部竟能繁衍大腐败,那百姓冷暖谁挂心间?之后,对涉案的村干部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责成乡党委对该村领导班子集体免职,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实增效,带头履职创新

  “干一行,就要干出个模样”是王祥琛同志恪守的工作信条,无论扮演何种角色,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行家里手,干出新的成绩。

200881,麻虎镇金银村发生群众“拦车告状”的信访案件。接到任务后,王祥琛亲自带着调查组,经过40多天的“村情民意大调查”, 走访群众569户,共排查出大小矛盾纠纷300余个,解决各类问题71件,群众满意率达到100%。这使王祥琛陷入深深的思考:国家投资300余万元建设全县首批新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群众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为什么老百姓心中的埋怨却依旧无法平息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畅通百姓诉求渠道,高效化解矛盾,和谐干群关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想法得到了县委领导的高度肯定。20092月,白河县委决定在全县广泛开展村情民意调查活动,一场以“解决问题”为支点的“听民声、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在全县15个乡镇陆续铺开,进而形成了《“听解帮促”农村工作长效机制》。

在担任“听解帮促”办公室主任期间,王祥琛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组织编制了《白河县干部作风建设教育读本》、《“听解帮促”主题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方案汇编》等,推行了“三牌一日记”岗位监督制度、“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全面实施了班子集体和领导干部“公开服务承诺制”,建立起领导干部“大下访”和干部入户排访机制。

王祥琛同志担任纪检系统领导干部以来,直接参与案件办理达50余起,亲自带队调查处理集体访10余起,创新总结出“乡镇纪委办案协作区制度”, 成为保障办案力度和质量的有效抓手,解决了乡镇纪委 “不敢办案、不愿办案、不会办案”的难题。该制度被纳入陕西省反腐倡廉十四项制度,在省、市得到广泛推广。       


[打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