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地资讯 > 正文 >

好作风凝聚正能量——白河县狠抓作风建设促发展纪实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2012年度,白河县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位列全省第七。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321亿元,增长15.3%,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2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41元,增长12.2%。
    “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的蓬勃发展之势,源自白河人民攻坚破难、敢为人先的创业激情和广大党员干部精心谋事、潜心干事的创业作风,”白河县委一班人解读了其中的玄机。如今,以好作风助推经济社会大发展已成为全县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建机制,筑牢防线定风向  

    如何避免作风建设“雨过地皮湿”?该县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从教育引导、健全制度、强化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了涉及责任、督查、考核、奖惩、干部任用等系列制度规范,做好作风建设“常”和“长”二字文章。  
    县委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关作风建设的纪律规定》等文件,下硬茬、出实招、堵“源头”,敲碎作风建设的“玻璃墙”。如,创新推行了“听解帮促”群众工作法、领导干部入户下访制度、“三牌一日记”岗位监督制度、干部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干部廉政防控事前约谈制度等,提升为民服务效能;逐步完善了代办、监督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规范了各级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办公和“窗口式”服务模式;严格落实“六个三”阳光选人用人机制,杜绝了干部能上不能下及“太平官”现象,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政绩导向;大力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遏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问题,确保作风建设成果不变质。  
    特别是中省市相继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以来,该县立足县域特点,及时制定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七条规定》、《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十个严禁”和“六条规定”问责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切实从精文简会、公务招待、公车管理、干部任用、财务管理等方面细化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改进作风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让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通过开展“废、改、立”活动,该县对现行不适的制度革故鼎新,对切实管用的做法构建长效机制。目前,全县共清理制度 70余项、修订制度12项、形成制度汇编材料40多个。  
    立制以约行,监督以践行,该县将监督检查、问责问效、“红皮书”考核作为推进机制落实的重要举措,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坚决纠正和查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纪律松散、效能低下、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变作风建设“软任务”为“硬指标”,促进全县作风转变进入自觉化、常态化。  

抓落实,动真碰硬提效能  

   2013年4月24日 白河县作风办下发的一份暗访情况通报:某国土所一名干部上班期间看网络电视,某地税所缴费大厅不按规定时间开放,两个县直部门的两名干部上班迟到,给予通报批评;某镇干部在防汛期间脱岗,被立案查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自揭家丑”是该县铁手腕整治干部作风的一个缩影。  
    “不通报违反规定的单位,不惩处顶风违纪的人,不让广大干部‘照照镜子、正正衣冠’,作风建设就难以提质增效上水平,”白河县委一领导坚定地说。  
    为对作风不实的单位和干部真正“亮剑”,使其绷紧为民务实这跟弦,该县采取“阳光晾晒”和“明察暗访”同步跟进的措施,一方面让各单位及干部个人围绕职能职责、勤政善政、扶贫帮困等事项,开展作风转变公开服务承诺活动,将其创先争优承诺事项在电视台、网站及单位醒目位置公示,以便自我提醒、接受群众监督。一方面抽调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干部、特邀效能监察员组成若干个督查组和暗访组,采取专项督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受理投诉与曝光通报相结合、案件查办与追究问责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检查、核实、处理、通报、整改环环相扣的监督检查工作链条。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旅游、缺勤脱岗、打牌赌博、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歪风”进行专项治理;对全县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督查推进;对违规单位和个人责令整改。同时,县纪委还设立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倾听民声、采纳民意。在县电视台和网站,对先进典型全面报道,对暗访中拍摄到的违纪行为一律曝光,使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目前,全县共开展各类专项督查44次,明查暗访11次,下发督查暗访通报55期,通报批评40个单位,责令纠错32个单位,处理干部18人,追究领导责任2人。  
    同时,该县通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着力构建起“受群众监督、向群众汇报、让群众满意”的评议工作机制,杜绝了官僚衙门作风。通过实施“三色”预警督查,推动全县各项工作提速。自“三色”督查实施以来,共对17个单位下发“三色”提示函26份,对 6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廉政灶’管住了干部的嘴,遏制了腐败的根,既优化干部作风,又提升政府形象”,提起廉政灶,该县人人交口陈赞。多年来,该县将“廉政灶制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机关公务接待“廉政灶”管理规定》,并要求各单位公务接待做到“三定”,即定点接待,所有公务接待必须放在“廉政灶”就餐;定额开支,来客每人每餐标准为20元;定员陪同,谁主管谁陪同。目前,该县12个镇建灶率达到100%,县直部门建灶率达40.9%。仅2012年各镇共节约招待费100.4万元,招待费同期相比均下降50%左右,实现了行政成本“大瘦身”。  

出实招,干群联袂促发展  

    “真没想到,我们这点小事居然惊动了县长!”家住城关镇河街社区的黄明惠对县上领导亲临滨河路改造施工现场,协调其房屋拆迁补偿事宜,由衷地感激。  
    白河县在密切干群关系上出实招、动真情,从维护群众的点滴利益做起,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变“坐等上门”为“一线服务”,一系列由领导带头示范、干部倾情帮扶的“连心工程”在城乡大地竞相开花——31位县级领导以“干部入户大走访、矛盾纠纷大排查、政策法制大宣讲”活动为载体,真心实意访民情、设身处地解民忧,搭建起决策层与群众相互沟通的桥梁。止目前,该县县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42次117人次,下访100余次。  
    在总结“听解帮促”、“三问三解”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载体,延伸服务触角,于今年3月份启动了“包百村、联万户、帮发展、促和谐”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124个机关事业单位2790名干部与124个村48640户农户“结亲”,现已投入帮扶资金达1000余万元,为包联村及农户办实事好事2万余件。  
    同时,该县还不断加大对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先后投资2.6 亿元,用于全县高中、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舍的新建及改造;投资1.4亿元,兴建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帮扶大学生和农民自主创业;投资1400万元,兴建残疾人托养中心,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34个乡镇敬老院,使2000余名五保老人乐享晚年;投资11.3亿元兴建1915套保障房,解决4561人的住房难题;全县13.75万民患病农民享受合作医疗的红利,收益面达79.4%。  
    “软”环境带来高回报,如今的白河,处处是厂房、处处是工地。该县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项目纷纷“花落新建”。汉江白河电站、县城防洪保安工程、红石河景区建设、避灾扶贫搬迁等一大批重大民生项目,使白河人民笑逐颜开。天宝、中营等“61120”现代农业示范园成效明显,梅花鹿、孔雀、鸵鸟等特色养殖悄然兴起,歌风春燕茶庄、富秦茶庄等企业初具规模,年产200万件服装、年产2000吨机制木炭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蓬勃发展,使白河“荒山”变社区,村庄变“园区”,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率达到97.2%。  


[打印文章]
更多
下一篇:白河:劲吹“三风”暖民心[ 2013年08月0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