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地资讯 > 正文 >

转变,催生巨变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白河县以优良作风促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提升效能,优化环境,引擎高速前进。

提振信心,凝聚合力,带来超常发展。

干部作风正、精神面貌好,无地域优势也能“愚公移山”, 资源再匮乏也能“借船出海”,条件再艰苦也能“借力发展”。白河,用干部作风转变促推发展的实践印证了这个理。

 

好作风激发凝聚力  敢为人先创大业

 

713,继陕西俊达年产1万辆“圣宝”牌汽车生产线竣工投产后,陕西神达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年产3万辆专用车成功下线。两个大项目的竣工投产,有力提升了白河汽车产业的规模和层次,促成了该县工业由传统矿产业“唱主角”到新型加工业“扛大旗”的华丽转身。

710,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现场会在白河召开。高度总结推广白河县将扶贫搬迁同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山林经济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群众“搬的下,稳得住,能致富”的成功经验。

天宝、中营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卡子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创建为市级示范园区,树立起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典范。

2012高考再创佳绩,二本上线1175人,直升率和万人比连续11年全市第一,3名考生将获市政府高考励志奖,2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再次奏响兴学重教的时代强音。

与此同时,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上半年各县区、高新区招商引资完成情况通报中,白河县新建和续建项目到位资金合计11.81亿元,占计划任务的65.58%,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2户,名列全市第二,创历史新高。

火热七月,捷报频传,奏响了科学发展的最强音。发展的基石源于白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三苦”精神,以务实作风,励志创业,克难攻坚的魄力和实践。

在年初全县“作风转变年”活动动员会上,县委书记郭德林要求,全县干部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态度,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抓作风重在抓落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壮大主导产业为支撑,重大项目建设为带动,狠抓招商引资,推进全民创业。 

为突破“瓶颈”,县委书记郭德林亲自带队赴陕北、北京等地考察招商,召回一大批能人返乡办厂,带动全民创业新浪潮。县长陈晖先后多次赴重庆、江苏等地进行项目推介,围绕汽车装配制造、医药化工、建材物流、休闲娱乐等成功签约大项目,引进资金流。

 优良的作风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截止6月底,该县计划实施的100个重点项目开工88个,完成投资14.63亿元。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4.2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全市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2亿元,增长32%,增速全市第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89万元,增长42.3%,增速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41.5%,增速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1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34元,同比分别增长16.5%17.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规划引领、协调并进、城乡统筹、“三化”同步,大项目带动、产业化推进的可喜局面。

 

硬作风彰显公信力 行政效能大提速

 

始终把促进工作、推动发展作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以行政效能大提速、服务水平大提升、投资环境大优化体现作风建设成效。

为支持重点企业健康发展,该县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重点部门帮扶企业制度,对全县20个重点企业,明确包抓责任人、工作内容、责任时限、工作要求,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生产,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围绕重大项目工程的开工建设,重点抓好投资环境治理,认真落实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十四条措施,向汉江白河电站、县高级中学等7个重大项目派驻监察组。实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执法部门入企准检备案制度,出台了“优化县域经济环境十条禁令”等,扎实开展投资环境公开承诺活动,全力优化投资环境,促使了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白河和上马投产。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深化“透过窗口看行风,打造服务新形象”政风行风建设活动,开展“治懒增效、治庸提能、治腐促廉、治散强纪”“四治”活动。在全县机关单位推行干部去向公示牌、摆放坐牌、佩挂胸牌和记工作日记的“三牌一日记”制度,清楚标明机关干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今日去向、服务承诺、监督电话等内容,从而增强了干部履职意识,提高了机关办事效能,方便客商和群众监督。

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按照“作风转变年”活动“十个严禁”和《白河县关于严肃整治领导干部作风的六条规定》纪律要求,县纪委监察局出台《白河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十个严禁”和“六条规定”问责暂行办法》,聘请20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效能监察员,采取定期不定期督查、明查暗访等方式重点就“十个严禁”和“六条规定”执行情况,“三公”活动,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进行了督查暗访。截至目前,全县“作风转变年”活动已开展各类专项督查11次,下发督查通报11期,通报批评16个单位,警示训诫7人次,责令纠错3人次,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 

 

实作风撬动创造力  誓以“三苦”换甘甜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让群众满意,是作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抢抓机遇,创造条件,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县干部始终保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抢劲、拼劲和干劲,抓落实,谋发展。今年以来,县城防洪保安工程即将全面开工建设,将极大提高县城防洪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总投资3亿元的红石河旅游景区建设进度加快,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汉江白河电站国道改线建成通车,316国道县城段改线工程、冷厚路地方道路改造工程等将极大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营,垃圾填埋场进度加快。白河高中新校园建设狮子山文化体育中心场馆、狮子山幼儿园、县中医院、茅坪中心敬老院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努力实现全县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2012年,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一大批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看病难”问题进一步缓解。初步构建起县城-集镇-社区新村“三位一体”的城镇格局,集中安置率达到97.2%全面启动242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半年累计完成劳务输出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884人。创新实施“五个五”乡风文明促进工程,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创新载体,为民服务,“三问三解”惠民生。扎实开展“作风转变年”和“三问三解”活动,以“六包六促”为抓手,千名干部下基层,在为民服务中转变作风,让干部走进了群众心中。全县12个镇、76个县直部门和中省单位包抓127个基层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倾力帮扶促发展;2657名干部包抓2767名困难群众,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弱势群众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努力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实际困难;22名县级领导干部包抓22个重点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协调处理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16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抓52个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及时快速调处化解;984名干部包抓和推进358个民生项目;27个县直单位重点包抓27所学校,教育、卫生系统全面开展支医支教活动。对全县农户实现走访全覆盖,对所有收集问题全部建立台账,逐条落实解决问题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干部,明确解决措施和完成时限。全县“三问三解”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16916条,归类汇总为3384条,截止7月底,已解决2112条。 

真抓实干,誓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在扎实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生活困难、医疗救助、救灾救济、修路架桥、引水拉电、通讯宽带、生态新村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帮项目、帮资金、帮咨询、帮培训的“四送四帮”活动。各级干部沉入村组农户,百姓家门,当好政策宣传员、致富信息员、群众服务员、工作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五大员”,演绎鱼水情深。全县结合“三联共建”、“ 升级晋档、科学发展”、“连心工程”等活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2288件,努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打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