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清风时评 > 正文 >

金银村支部凝心聚力书写精彩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2日 点击数: 字体:

 

金银村,一个蕴含着老百姓美丽愿望与向往的名字。1997年因河南矿难夺去29名壮汉的生命而得名“寡妇村”闻名省内外;而在2003年前因矛盾纠纷多、群众上访多而得名“上访村”,一度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干群关系紧张。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为历史,并被所有人遗忘。现在当你走进白河县麻虎乡金银村,看到的是一排排特色民居建筑,整齐的房屋,优美的环境,老百姓乐呵呵的笑脸让人感受到的是健康、和谐、生机勃勃的发展氛围。而这一切的变化均得益于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金银村支部。几年来,村支部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顽强拼搏,自力更生,凝心聚力谋求发展,书写了一篇从落后到先进的精彩大跨越!

 

赢民心   聚人心

2003年以前,金银村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多,群众上访多,村两委工作几近瘫痪,这严重影响了村域经济和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几经反思,问题的关键在于村支部软弱痪散,没有战斗力。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支部自身抓起。村支部建立和完善了支部议事规则、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以及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多项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制度。村支书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和管理村组干部、党员队伍。推行了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度,扎实开展党支部、党员“双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通过办好事实事,党员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群众中树立了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通过建立共产党员先进性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每月一次的党组织生活,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强化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并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一联双带”活动。同时,该村于200710月在全县率先建起了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文体休闲、教育培训等八大便民服务功能也得以充分发挥,极大地凝聚了人心。仅从去年到现在,就有735岁左右的年轻人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了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村支部明确责任分工,夯实工作任务,对年度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到人到项目。并结合金银村实际,创新性提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新举措,让后备干部参与村上的一至两项重点工作进行实职煅炼和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干部工作积极性。

而要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必须要把老百姓的事儿当回事,老百姓的问题能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保护。金银村支部一班人非常清楚这一点,先后多次召开村内的“群英会”,听取群众意见,化解矛盾纠纷,从而使一大批遗留问题得到处理。坚持村干部值班,让老百姓有事有处找,找了有人办,办了有结果。而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心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有些什么要求,金银村去2008年组织开展干部入户下访,逐组召开群众会,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逐户上门走访,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共帮助解决各类问题71条,使群众看到了干部的真心,干群彼此更加了解,关系也更加和谐。现在,村支部已经将这种做法作为加强党员、干部、群众沟通、联系的一种长效机制。与此同时,该村还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让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两委的工作进行监督,对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村两委反馈,成为村民和村两委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村支部的带领下,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向上、群众拥护的村组干部队伍已经建成。

 

抓机遇  变面貌

金银村共6个村民小组,大部分群众都居住在山上,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极为不便。2007年,金银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示范村,该村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支部一班人决心已定,便分工负责,首先是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在全县率先建起了建筑面积323平方米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以及健全的文体设施,极大了满足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吃水难是全村群众面临的另一个难题。经多方争取,20084月份,总投资46万余元的人饮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建设。建设期间,村支部书记曹庭富同志从土地协调到材料购买,他都亲自动手,有时一天在工地和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之间来回跑三四敞,两个月下来,他只回家了三次,整个人瘦了十几斤。现在,全村共有200多户800余人用上了纯净的自来水。几年来,共投资111万元实施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新修河堤5公里,新修渠道2公里,新修田间道路6公里,保护基本农田300;通村水泥路硬化6.5公里,建设便民桥两座;低压网改已经完工,移动通讯基站也已开通;建成以小青瓦、马头墙、格子窗为主风格的特色民居80户,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建成全县特色民居第一村。实施生态移民2194人;新建垃圾池14个,路边植树2000棵,硬化地面2000平方米,修建连户路5000米。水电路桥及农业等各项投入达3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感到非常方便、舒心。

 

兴产业  同致富

人心顺了,环境改善了,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村支部面临的最大一个难题。村支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决定组织劳务输出,发展畜牧产业,走共同致富的路子。一边和职业技术学校取得联系,组织农民工和初高中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一边联系外出劳务。全村每年输出劳务在600人以上,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同时,村工会积极开展外出维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关心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留守人员,使他们能安心在外务工。劳务输出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要来源。同时,积极联系协调,争取各项政策,并于2008年建成全县的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全村共发展养殖大户25户,每户年出栏生猪均在100头以上。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畜牧养殖业该村五组杨章勇,从1998年起,夫妻二人一直在外务工,先后到过上海、浙江、北京等地,饱尝了在外挣钱的艰辛。2007年年底返乡后,村支部主动找到他,帮助争取财政贴息贷款近10万元,于2008年新建规范化正大圈舍一栋,购进能繁母猪35头,仔猪100头。当年出栏商品猪150头,收入18万余元。今年又进一步扩大规模,投入10万元新建200平方米圈舍和100平方米的饲料房,建设腊肉熏烤厂,对猪肉进行加工包装。建成后,年收入将超过50万元。全村像他这样的农户共有8户,全村年养猪在3000头以上,收入越过360万元。同时,金银村还启动了“猪、沼、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9栋,温室1座,沼气150口,莲菜园50亩。该村的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长,2008年达到3008元,居全乡之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全村手机用户达到700多部,户均超一部,洗衣机、电冰箱也正在普及,电脑也走进了百姓家中,全村共有12人购买了电脑,拉起了宽带。

 

抓载体   促和谐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村支部充分发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村民有事没事到村“两委”与干部谈谈心;农闲和茶饭后余,除了在家看电视外,可以到服务中心看书、上网、锻炼身体;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老百姓不出村就可以欣赏到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日常生产生活遇到困难,都可以到服务中心来寻求解决,农民群众称“服务中心”是自己的“和谐家园”。 同时,不断创新文明活动载体,努力在全村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自2008年起组织开展了“文明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选一次。金银村和村境内的康旺小学分别申创县级文明村镇和文明校园。不仅如此,村上群众还自发编写了金银村文明村风四字歌,组建了金银村文艺宣传队,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唱花鼓、玩彩船。

金银村的变化有目共睹,于20067月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支部,200812月被命名为全县“文明和谐家庭”示范点,20091月被命名为市级“卫生示范村”,并在麻虎乡的年度考核中连年位列前两名,各项工作均走在全乡前列。共同致富,和谐发展已成为全村人民的共识,相信金银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打印文章]
更多
上一篇:阳光就这样爬上他的脸[ 2009年09月02日 ]
下一篇: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调研报告[ 2009年09月0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