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清风白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清风时评 > 正文 >

养成读书的习惯——读《梁家河》有感

文章来源:构朳镇纪委 作者:聂文芸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3日 点击数: 字体:

捧起《梁家河》这本书细细品读,心中获益良多。尽管岁月异常艰苦,但习近平总书记却始终志存高远、好学上进、吃苦耐劳、情系百姓。顿感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有着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新时代的中国人向着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砥砺奋进。此时此刻,我不禁立志要从“读书、修身”做起。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不到16岁的习近平插队到梁家河村时,随身携带了整整两箱子书籍,在艰辛的劳作之余,他数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达到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地步。那种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 那种为借一本《浮士德》跑30公里,看的那种爱不释手,那种受《怎么办》书中主人公拉赫美托夫磨练意志的行为影响,干脆把褥子撤了,睡在光板炕上的各种形象跃然眼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习近平总书记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非常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分析对比,常常是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又寻找相关的书籍作为佐证,不断地扩展阅读书中的知识,建立起个人系统化、立体式的知识结构。注重把单向的学习变成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活动,常常抓住一切机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和朋友们热烈讨论,在激烈的思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修淤地坝、办沼气、办铁业社……,他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实际上,青年时期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生,造就了他的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同时,让我震撼的是他在各种场合地引经据典、脱口而出,无不蕴藏着他丰富的知识内涵。比如在巴西,他引用作家保罗(科埃略的名言:“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在阿根廷,他引用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中的话:“兄弟之道是团结同心”;在韩国,他引用该国古代诗人许筠写下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诗句。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物质条件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知要改善了多少倍,已经不需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但是在精神追求上似乎逊色多了,通常把工作忙当成一种“借口”,不注重学习,不注重思考,不注重总结,所以常感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

“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才能获得。曾经一位朋友由衷地对我说:“你每月争取读一本书,或买或借亦可,你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我觉得很对,但是总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来当一回事,不好读书,不勤读书,不善读书,现在我真正开始忧虑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打动了我,鼓舞了我,我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并坚持发扬“三种劲头”。一是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二是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三是发扬韧劲。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

读书能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从现在起让我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吧!


[打印文章]
更多